同样的伤情,为何你的赔偿金少了几十万?了解赔偿项目, 理清赔偿标准,获得合理赔偿。24小时咨询电话:16601145768

以案说法

坚持以守护平安家庭,专业筑就未来为宗旨

网约车停运损失案解读:律师如何帮当事人守住营运权益

2023.8.15 倡信律师事务所

在网约车成为大众日常出行重要选择的当下,伴随行业的迅猛发展,相关交通事故纠纷也日益增多,其中停运损失的赔偿问题尤为突出。近日,宁国市法院审结了一起涉及网约车停运损失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为广大网约车从业者和公众敲响了依法维权的警钟。

2024 年 4 月,李某驾驶小型客车在行驶过程中,因未保持安全车距,追尾碰撞了陈某驾驶的网约车。经交警部门认定,李某负事故全部责任,陈某无责。事故发生后,陈某将受损车辆送修,维修期长达 35 天。尽管保险公司对车辆的维修费用进行了相应的赔偿,但双方在车辆停运期间的营运损失赔偿问题上未能达成共识。因此,陈某向宁国市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赔偿其因车辆停运所造成的损失,共计人民币 14000 元。

庭审过程中,法庭依法对陈某提交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车辆维修发票及维修清单等证据进行了严格审查,并核实了陈某与汽车维修厂工作人员的微信聊天记录,排除了陈某故意拖延维修的嫌疑,确认车辆维修期为 35 天。在确定停运损失金额时,法庭结合陈某提供的滴滴车主账户交易流水所反映的日均营运收入,扣除相应油费等成本,并参照上一年度安徽省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标准,最终依法酌定停运损失为每天 260 元。据此,法院判决被告李某向陈某赔偿停运损失共计 9100 元。该判决作出后,双方均服判息诉,现已生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第三款之规定,对于依法从事货物运输、旅客运输等经营性活动的车辆,若因交通事故导致无法进行相应经营活动而产生的 “合理停运损失”,当事人提出赔偿请求时,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然而,并非所有车辆均能提出此类损失索赔,索赔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基本条件:首先,车辆必须具备合法的营运资质,例如已取得网约车、出租车或货运车辆的相关登记证照;其次,损失必须是合理的,即维修期间与实际停运天数应大致相匹配,并且当事人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损失的存在及其具体数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停运损失” 属于间接财产损失范畴,不在交强险的赔偿范围之内,通常应由侵权方承担。在本案中,法院判决全责方李某赔偿陈某的停运损失,正是依据上述裁判原则。


在网约车停运损失索赔这类涉营运属性的交通事故纠纷中,律师可从证据固定、法律适用、权益主张等多环节提供专业支持,帮助当事人高效维护合法权益,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类核心作用:
一、事故后:及时固定关键证据,避免 “索赔无据”
  1. 指导证据留存方向:律师可第一时间告知当事人需重点保存的证据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网约车 “双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事故认定书、车辆维修合同 / 发票 / 清单、维修厂沟通记录(如微信聊天、通话录音),以及停运前 6-12 个月的营运流水(如滴滴、高德等平台的车主账户交易记录),确保 “营运资质合法”“停运天数合理”“损失金额可证” 三大核心事实有充分依据。
  1. 协助排查证据瑕疵:针对当事人自行留存的证据,律师可排查潜在问题,例如营运流水是否存在断档、维修记录是否明确起止时间、沟通记录是否能排除 “故意拖延维修” 嫌疑等,避免因证据不完整或有瑕疵,导致法院无法认定损失合理性。
二、协商阶段:专业测算损失金额,提升协商成功率
  1. 科学核算停运损失:律师可结合当事人提供的营运流水,扣除油费、平台抽成、车辆折旧等实际成本,并参照当地交通运输业平均工资标准(如本案中安徽省的行业标准),测算出符合法律规定的 “合理损失金额”,避免当事人因索赔金额过高(如本案中陈某初始主张 14000 元,法院最终酌定 9100 元)或过低,导致协商陷入僵局或权益受损。
  1. 协助与侵权方 / 保险公司谈判:针对保险公司以 “停运损失属间接损失,不在交强险赔偿范围” 为由拒绝赔付,或侵权方拒不承担责任的情况,律师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规定,向对方出具法律意见,明确赔偿义务主体及金额,推动协商达成一致。
三、诉讼阶段:全面代理案件,最大化维护权益
  1. 构建完整诉讼方案:律师可根据案件事实,梳理 “事故责任认定 - 营运资质合法性 - 停运天数合理性 - 损失金额计算依据” 的逻辑链条,明确诉讼请求及证据清单,例如在本案中,若当事人未能提供微信聊天记录证明 “非故意拖延维修”,律师可协助补充取证(如申请法院调取维修厂监控、询问证人),确保核心事实被法院采信。
  1. 精准适用法律条文:针对庭审中可能出现的争议点(如 “电动网约车是否属营运车辆”“停运损失是否应扣除成本”),律师可引用相关法律规定及类似判例(如本案参照的司法解释条款),当庭发表辩论意见,帮助法院准确认定案件性质及赔偿金额,提升胜诉概率。
  1. 跟进判决执行:若判决生效后侵权方拒不履行赔偿义务,律师可协助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查询对方财产线索、冻结银行账户等方式,确保赔偿款及时到位,避免 “胜诉却拿不到钱” 的情况。


倡信交通事故律师团队 找律师给自己评估一下能获得多少赔偿?马上联系:16601145768